2024 年度总结
2024年是我在清华大学度过的第一个完整学年,这一年充满了成长与探索。从学术上的深入钻研到志愿服务的积极参与,从北京的文化遗产探索到全国各地的旅行,我在平凡的日子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支点。
2024年即将画上句号,站在岁末的门槛回望,这一年的时光如同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,虽无惊涛骇浪,却也泛起层层涟漪。知乎的年终盘点话题「我的2024支点」让我不禁思索: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,我的生活似乎并没有一个特别鲜明的支点,只是按部就班地跟随学校的节奏,平凡地度过每一天。然而,细细品味这一年的点滴,却发现平凡之中蕴藏着许多值得铭记的瞬间。
这一年,我更加深入地融入了清华的生活,仿佛这片校园的每一寸土地、每一缕空气都与我产生了某种微妙的共鸣。我也积极参与了各种志愿社工实践。在这些活动中,我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能力,更深刻体会到了社会责任与担当。每一次与不同背景的人交流,都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更丰富的理解;每一次为他人提供帮助,都让我感受到内心的满足与喜悦。这一年,我还走过了不少地方。无论是城市的高楼大厦,还是乡村的田野风光,都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深的感情。每一次旅行,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,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片刻的宁静与放松。
2024年,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但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凝聚着我的努力与坚持。这一年,我不仅在学术上有所进步,更在心灵上得到了成长。这些点点滴滴,构成了我2024年的独特支点,支撑着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
学业
2024 年以期末周的紧张氛围拉开序幕,又以期末周的奋笔疾书画上句点,仿佛时光在循环往复中悄然流转。这一年,作为我在大学度过的第一个完整学年,与以往的学习生活截然不同。课堂上的知识逐渐从广博的基础向精深专业过渡,而课外,自主学习也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从大一时那些公共基础课的广泛涉猎,到如今专业课的深入钻研,我一步步走近了计算机科学的核心。无论是数据结构课程中花费数日才能攻克一道的编程作业(PA),还是计算机系统概论中那些抽象难懂的汇编代码;无论是数学建模比赛中因缺乏经验而感到的无助,还是搭建个人网站时全身心的投入,这些课内外的点点滴滴,都成为了我2024年学习生涯中不可磨灭的印记。
然而,成绩上却并非一帆风顺。春季学期,我怀着满腔热情零基础选修了日语(2),尽管每日勤勉背诵单词、练习语法,但课堂上依然感到力不从心,最终只拿到了2.0的成绩,给绩点带来了不小的打击。但过去的已成定局,懊悔无益,我所能做的,唯有在未来的课程中更加努力,争取用更高的分数弥补遗憾。
尽管如此,专业知识的积累却是实实在在的。这一年,我报名参加了SRT,对VAE等神经网络模型有了初步的了解,虽然只是浅尝辄止,但也为我打开了深度学习领域的一扇窗。此外,我还尝试搭建了一个个人网站,虽然是在前人的代码基础上进行改写,但在这个过程中,我对HTML、CSS等前端技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,也对域名注册、服务器配置等后端知识有了初步的接触。这些实践不仅让我对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感受,也让我意识到,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,更在于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能力。
展望未来,我希望在2024年能够进一步夯实专业知识,尤其是在算法、数据结构等核心课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。同时,我也计划在GitHub上开启一些属于自己的项目,无论是开源贡献还是个人实验,都希望能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和工程思维。2024年,或许依然会充满挑战,但我相信,只要脚踏实地,每一步都会离梦想更近一点。
社工
2024年,是我在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中收获成长与感动的一年。这一年,我投身于多项志愿活动,在奉献中体会责任,在付出中感受温暖。
春季学期,我先后担任了马约翰杯志愿者和校庆志愿者,深刻感受到了清华精神的多元与厚重。我还加入了清华大学招生组,参与了招生志愿工作。此外,我还利用假期回到家乡,参与了许慎文化园拜字圣活动。我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与心得。从如何高效学习到如何调整心态,从时间管理到目标规划,我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为他们点亮一盏前行的灯。看到他们眼中闪烁的求知光芒,我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。
秋季学期,随着大二班委换届,我从组织委员转任班长,肩上的责任更重了。我努力协调班级事务,组织各类活动,希望为同学们营造一个团结、温暖的集体氛围。同时,我还参与了系里组织的Program Buddy活动,为学弟学妹们解答编程上的疑惑。我还加入了启志书信活动,与一位重庆石柱中学的学妹建立了书信联系。在字里行间,我为她解答学习上的困惑,也倾听她生活中的烦恼,希望用文字传递一份温暖与力量。
在今年的学生节中,我不仅继续参与了班级学生节DV剧的制作,还从观众转变为台口志愿者,负责麦克风的管理与调度,深度参与了学生节的幕后工作。虽然忙碌,但看到舞台上的精彩呈现,我感到无比自豪。此外,在12·9晚会上,我还为计算机系学生代表队提供了后勤支持,为他们的演出保驾护航。
这一年,我在志愿服务与社会工作中收获了无数感动与成长。每一次付出,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;每一次奉献,都是一次责任的担当。2024年,我用行动诠释了清华学子的社会责任感,也在这个过程中,遇见了更好的自己。
生活
在北京的第二年,我逐渐从初来乍到的陌生感中走出,开始真正融入这座千年古都的脉搏,感受它厚重的历史与蓬勃的生机。春季学期的“认识文化遗产”课,成为了我深入了解北京的契机。在吕舟老师的带领下,我们沿着北京中轴线,从北段的景山、钟鼓楼,到南段的永定门、先农坛,一路走过了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。在景山之巅俯瞰紫禁城的恢弘,在钟鼓楼下聆听时间的回响,在永定门前感受历史的沧桑,在先农坛里体会农耕文明的智慧 —— 每一处古迹都仿佛在诉说着北京的故事,让我对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了更深的敬畏与热爱。
除了课堂上的探索,我也利用课余时间走遍了北京的许多角落。在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中,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沉重与民族的坚韧;在香山的红叶与国家植物园的绿意中,我领略了自然的四季变换;在北大红楼里,我仿佛触摸到了五四运动的热血与激情;在地质博物馆和海关博物馆中,我看到了科学与历史的交融。这些地方,不仅让我对北京的文化多样性有了更丰富的认识,也让我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地。
而北京之外的世界,同样让我充满好奇与向往。暑假期间,我随着班级实践前往上海,参访了华为、联想等科技巨头,亲眼见证了创新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,也对自己的专业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憧憬。此外,我还踏上了内蒙古乌兰察布的草原,感受了天高地阔的壮美与游牧文化的独特魅力;在江苏南京,我漫步于秦淮河畔,聆听着六朝古都的历史回响,也在中山陵前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伟大精神。
这一年,我用脚步丈量了北京的大街小巷,也用心灵感受了祖国山河的壮丽与文化的多元。每一段旅程,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;每一次探索,都是一次视野的开拓。这些经历,不仅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,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学习与生活。2024年,我在行走中成长,在探索中收获,而这些点滴,都将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。
总结
2024年,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,虽无浓墨重彩的惊艳,却在细腻的笔触中勾勒出我成长的轨迹。这一年,我在清华的校园里,用脚步丈量知识的广度,用心灵感受生活的温度。从课堂到课外,从校园到社会,从北京到远方,每一个瞬间都凝聚着我的努力与坚持,每一段经历都成为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篇章。这些点点滴滴,构成了我2024年的独特支点,支撑着我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。2025年,我将继续以坚定的步伐,迎接新的挑战,书写新的篇章。愿未来的每一天,都能成为我人生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最后附一张2024年在清华吃过的美食,以作纪念。